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联合促进会在香港揭牌
在两岸交流这样利好的大环境下,海促会的成立,意在完善两岸中小型企业的沟通平台,整合草根的商业对话,加深民间的贸易交流。
6月28日的香港海逸酒店宴会厅,多了些新的美食成员一麻署、风梨酥、太饼…这些来自宝岛台湾的难得一见的衣副食品,今后进入大陆寻常百姓家将不再是难事,因为有了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联合促进会。
当天,致力于打造两岸中小企业高效贸易交流平台的海峡两岸中小企业联合促进会(以下简称“海促会”)在香港正式揭牌。揭牌仪式由有台湾成长背景的简福疆和竹幼婷主持,吸引了两岸三地上百位民间组织成员参加,并收到来自台湾立法院副院长洪秀柱等人的来电。
自1992年“两岸人民关系条例”通过正式开放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大幅增加,台湾现已成为大陆第七大贸易伙伴、第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著名的汪辜会谈、九二共识,使台湾和大陆在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城的对话愈发频繁,已成功举办了五届的海峡论坛便是两岸集中交流的有力体现;200年两岸实现三通直航后,目前每周直航往返的班机已有616个航班,一年多达27000个航班,两岸往来人次接近800万。
在两岸交流这样利好的大环境下,海促会的成立,意在完善两岸中小型企业的沟通平台,整合草根的商业对话,加深民间的贸易交流。
打造中小企业沟通平台
2011年12月1日,在第二届“海峡两岸台湾优良农产品治商大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洽谈会”上,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常务副主任郑立中曾表示,大陆衣产品市场需求旺盛,台湾农产加工品质量优良,双方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但是,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郭为桂教授指出,现时两岸间的农副产品交流主要局限在大宗交易和小额贸易上,获利的主要还是大型企业,相较之下,中小型企业则缺乏相关便利且可持续的渠道进入大陆市场,而台湾多数农副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夫妻小作坊生产制作的。
深圳市新辉大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双辉注意到了这个亟待补齐的交流“短板”。他与台湾品牌农业推广协会、《旺报》、国际同济会台湾总会、台湾省商业会等共计13家单位发起海促会,并联合台湾农副产品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及夫妻小作坊,和大陆的衣副产品经营商一起打造专业的市场,誓要将这块“短板”变成“舢板”。
海促会已着手在泉州泉港打造两岸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拟分为三期开发,打造成集生活配套区、衣物集散交易区、仓储令冻区、产品深加工区、物流配送区的全面衣产品交流中心。投资约20亿元的第一期工程将于2016年前完成,建成祥光生活服务配套,包括酒店、会展、交易中心、行政管理中心。
仅一个中心织不起庞大的营销网。海促会拥有在深圳、香港、台湾、泉州及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的权利,能帮助两岸农副产品在这些区城进行交易批发中转,打开海促会在全国的通货渠道。
同样出席了揭牌仪式的云林农产物流中心公司总经理余赞宏表示,原来参加了许多台湾农品展示交流会,但都对台湾农副产品的销售帮助甚微,每次高昂的运输成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