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陆已接近日本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经过多年发展,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流通出现了一些新的模式。这些模式适应了大陆消费市场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台湾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常态化的展销会流通模式
由于传统展销会流通模式具有临时性和随机性等弊端,近年来海峡两岸经销商积极针对台湾生鲜农产品探索常态化的展销会流通模式。这种模式的具体做法是与台湾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建立合作关系,在大陆建立台湾农产品专营市场或展销场馆,将短期、临时订购会或展销会拓展成全年持续经营的常态化模式,即“永不落幕的展销会”。同时,借助电子交易平台和流通配套措施为补充,积极帮助台湾农产品开拓大陆市场。
新辉大6.6、 12.12 论坛 是常态化展销会流通模式的典型案例。该市场与台湾省农会、农业合作社、果蔬输出同业公会等台湾较具影响力的农业社团,以及台湾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为了促进台湾农产品流通常态化、稳固化发展,2013年初,海峡两岸(台湾)农产精品馆正式开业,开业之初就被业界视为一大突破,因为该馆通过长期展售台湾农产品的形式,将每年一度的订购会发展为全年经营的订购会。截至2015年9月,“台湾精品馆”已经吸纳100多家台湾农产品企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加盟展示,有效促进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流通。
常态化的展销会流通模式最主要的优点在于促进生鲜农产品流通的连续性,有利于促进两岸经销商共同合作、长期合作,并渐进开发大陆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直营店模式:
直营店模式的做法,主要是在大陆经济发达城市设立专门的农产品连锁经营店,直接从台湾进口生鲜农产品进行经营或兼营。这种模式类似于大陆“农超对接”,生鲜超市在信息采集与运用方面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可以凭借采购规模跳过批发环节直接与生产环节建立联系。
近年来,大陆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对台湾水果等相对优质高档的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强。台湾经销商抓住这一市场机遇,积极探索直销店流通模式,拓展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市场的消费潜力。
直营店主要面向中高收入消费群体经营水果等精品农产品,并采取台湾生鲜农产品、台湾精致加工食品以及海外进口农产品混合销售的方式,克服台湾生鲜农产品单一销售模式下供货量小、货源不稳定的问题:
直营店的优势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整体提升台湾生鲜农产品的形象,突出台湾特色,彰显优质农产品的特点。二是方便消费者直观判断台湾生鲜农产品的颜色、形状以及味道等表征快速决策购买,换言之,直营店模式有效地拉近台湾生鲜农产品与大陆消费者的距离。
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近年来,大陆电子商务交易发展迅猛,交易和网络购物用户不断创造历史新高,为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采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提供了重要契机。目前台湾生鲜农产品在大陆流通的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B2B形式,即台湾生鲜农产品经销商对大陆经销商形式,另一种是B2C形式,即台湾生鲜农产品经销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形式:
B2B形式凭借大型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健全的拍卖制度,完整快捷的电子交易流程在台湾生鲜农产品批发环节发挥降低成本、促进交易的作用。B2C形式则通过经销商自建的电子商城网站或淘宝网、拍拍网、爱帮网等大陆知名B2C电子商务交易网站进行产品宣传,依托实体店提货网点或物流配送服务体系进行零售。
在这两种形式中,台湾生鲜农产品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取得一定成效。接向消费者出售水果“预约券”,消费者持“预约券”根据需要选择在适合产季到实体店提取或要求宅配当季的台湾水果。提高水果换季的速度。
从中不难发现B2C形式具有明显优势:第一,培育和更新消费群体对台湾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强化台湾生鲜农产品是一种优质农产品的形象;第二,方便消费者随时选购、支付结算,将台湾生鲜农产品销售的时间适当延展,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流通效率。